Tagged: pros

pros

系统、管理与人—第九届PROS中文收益管理研讨会序

        我们捕捉收益机会,好比渔民捕鱼,系统好比渔网。假如水里没鱼,再好的网也没用。同样,如果鱼多但网不好,或者技术不行,也捕不了多少鱼。把网扔了, 靠手工捕,收获会更少。道理很简单:没有好的技术和工具,不仅工作效益低,而且每天可能多次重复同一个低级错误,无法达到最优的工作境界。

        收益管理系统的直接目标是收益最大化。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改善流程和管理环境,使员工能高效、优雅、迅速地做出相对准确的决策,并在工作中实现最高的自我价值。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,好比是成为捕鱼高手的过程,也是自我解放的过程。假如把提高收益作为最终目标,就有可能本末倒置。只有把提升管理作为目标,收益才可能持续提高,而且是随着人的知识、技能以及管理环境的改善而提高,形成良性循环。

        近年来,系统的改进和管理目标的实现不太同步。拜科技之进步,系统越来越精细了。比较而言,我们的管理略显落后。原因之一,管理既是科学,也是艺术。而艺术的发展主要靠人、靠外部环境和流程的配合。管理杰作的创造者只能是人,系统最多是个辅助工具,就像画家手里的画笔。

Continue reading…

第八届PROS中文收益管理研讨会序言-收益管理的未来

古人有三大愿望:预知未来、飞上蓝天、长生不老。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占据其二。我们的事业该是令古人羡慕的。但是,收益管理是否值得后人称赞,则取决于从业者的智慧和努力。

收益管理起源于“放松管制”。由于同样的座位可以(而且必须)卖不同价格,航空公司不得不采用电脑系统继续进行座位和价格的管理。于是有需求预测和座位优化。近年来,随着旅客选择的多样化和票价的透明化,竞争对手之间相互影响越来越大,座位收益管理基础的子舱位需求预测变得越来越困难。因此有人认为,收益管理的未来在于运价。这种说法显然过于片面。

旅客选择的多样性和票价透明化对收益管理无疑是个挑战。它迫使我们更多地考虑价格,考虑消费者心理因素与需求的关系,考虑竞争对手。但这些其实都是收益管理的老问题,只不过处理这些问题的速度、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更高了。我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相对准确的决策。而决策一旦错了,其负面影响将随着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而迅速扩展。这种高强度、快节奏的工作容易导致精神压力,甚至产生心理恐惧。
Continue reading…

第七届PROS中文收益管理研讨会序

      “一个人单凭自己思考,而得不到他人的思想和经验所提供的刺激,最多只能是个没价值可言的、枯燥无味的人”。爱因斯坦这句话,同样适用于管理。民航管理涉及面广,更不可能单凭内省和个人实践掌握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,更需要借鉴他人的思想和经验。
      PROS中文研讨会提供了产生这种刺激的平台,但它不应该成为唯一或主要的平台。从定义上说,收益管理就是管理。管理者应该利用一切机会,向书本或同业中富于思想的人学习。许多管理大师说过,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善于学习,并保证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学习、思考和成长。当然,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,更是为了拓展眼界,改进工作,丰富思想,以利于自己的创新。这样才能实现交流的价值,同时也才可能提供刺激别人的信息。
      航空公司与天空打交道,从业者理应胸怀广阔,放眼全球。以全球的眼光看,不难发现,今天的中国是国际资金出入最多的地方。自古人随钱走。资金的密集流通必定会增加人员的流动。同时,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加强,国人也越来越多地跨出国门。这些客源是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,也是我国航空公司跻身世界一流企业的外部条件。
      要打造一流的企业,除了有利的外部条件,还需要一定的境界和管理技能。那些只盯着国内对手,擅长内斗的行家,不具备战略眼光,更谈不上高境界。只有胸怀全球,善于学习,乐于交流,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和管理技能,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,才能把握好产品、运价、收益等战术性问题,才能抓住要事,用最先进的手段、工具和流程,最优化地完成任务。这样的人,才能为公司提供价值,给自己创造人生,才能接近庄子所说的“至人之用心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,故能胜物而不伤”——庄子所说的这种境界,不是靠个人智慧所能达到的。
      价值体现在结果上,情趣(不枯燥)却蕴含于过程中。这两点看似不同,实为一体。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,就得既注重物质层面(谋食),更关注价值和精神层面(谋道)。要做好这两点,不仅需要一定的管理(首先是自我管理)技巧,更需要较高的境界。境界高才看得远,才能规划全,才会想到决策、组织和执行的流程化和系统化,才会努力减少临时决策和人工干预。这样才有时间和精力既求近功,更谋远效,保障个人和公司的顺利发展,继而为全社会做点事。
      民航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之地,对管理人才要求相对高。在今后的若干年中,中国民航需要大批合格的管理者。收益管理是出人才的部门,各位从业者理应有成才的自信,肩负起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杨思梁  2011年6月8日於贵阳花溪迎宾馆

第六届PROS中文收益管理研讨会序

    收益管理属于战术性或“程式化”决策。决策器的长短,取决于旅客的订座趋势。在国内航线上,旅客大多是起飞前一周内订座,导致收益管理的决策时间大都集中在一周之内。这显然增加了收益管理的节奏和密度,同时也增加了决策的难度。
    众所周知,这一订座周期不利于航空公司。许多人曾尝试改变这一“倒长尾”趋势。但效果不彰。要改变这一趋势,需要各航空公司的运价、收益管理和销售部门通力协作,诱导旅客提前订座。
    由此可见,收益管理的成败与本公司其他部门密切相关,也与共飞公司密切相关。如果说收益管理与其他部门有什么不同,就是它的“技术含量”更高,对从业者的技能、知识、修养和沟通能力要求更高。正因为如此,在最近的几十年中,收益管理为世界各航空公司输送了大量的高级管理人才。国内的收益管理,在过去十几年中已从鲜为人知到获得一定重视;有些收益管理从业者还走上了更重要的岗位。这是个不小的进步。这一进步既有赖各位从业者的努力,也是大家的骄傲。随着收益管理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,其重要性将进一步获得认同。
    企业要成功,必须善用最优秀的员工做最重要的事。收益管理部门之所以 Continue reading…

拜读杨博士-第五届PROS中文收益管理研讨会序

    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说: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境界:

1、“昨日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。
2、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。
3、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。

    这一比喻其实是说,治学或做事,首先要登高望远,明确目标;其次要坚定不移,为看准的目标而努力拼搏,纵使人瘦带宽也不在乎,就像恋人无怨无悔地付出爱。只有这样,才有可能在无意间豁然贯通,看到成功。显然,前两个境界是过程,第三个境界是结果,努力着有可能获得的结果。
    国内收益管理的同仁大都处于第二个境界。导致憔悴的原因不仅是每天长时间的紧张工作,而且还有精神上的压力:航班是自己一个人负责,但谁都可以说三道四。管好了,理所当然,鲜有赞誉。偶尔出差错,便会招来批评。不过,这也使收益管理从业者得到修炼,养成了遇事不恼、荣辱不惊的性格,以及不计私利、顾全大局的胸怀。有时候,明知对方的责难是别有目的的,但却不怨不怒,只是暗下决心:今后做的更好。
    第二重境界并不能导致成功。要取得收益管理的成功,决不能独善其身,更不能整天心力交瘁(这样于公于私都不利),而必须进入第一境界。远见的获得不取决于物理的高度,而取决于业务环境和技术手段(电脑系统),更取决于内心的视野和知识。知识来自于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,虽然探索的方法可以各式各样。收益管理不同于诗词研究。后者多半是个体行为,靠自身修养,主观领悟,而收益管理是集体行为,不可能“独上高楼”,而必须多方协调,加强沟通,才有可能做好。
    PROS中文收益管理研讨会的主要目的,是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,使大家能在一起相互探讨,交流经验和体会。希望这一平台能让同仁们建立起密切的联系,并在达到第三境界的过程中相互帮助,相互提携,共同提高。
    对于收益管理从业者来说,第三境界包括两个方面:企业的成功和个人目标的实现。只顾前者,不顾个人利益和前途,不仅会牺牲自我,也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。好的员工,不仅要全心全意为公司的利益而努力,更不会忘记自身的锻炼和成长。篇首的引文,不仅仅是想借诗词研究来比喻收益管理事业,更是希望各位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够充满诗情画意,能够优雅地获得成功。

杨思梁
2009年6月初,於北京

第三届PROS中文收益管理研讨会序

收益管理与营销,航空公司缺一不可。然位置愈重要,面临的压力愈大。但凡航空公司的市场竞争,皆可归结为共飞公司间收益管理与营销人员的竞争。而在同一公司内,这两部门又有区别:前者重数据,分析为本;后者近市场,服务优先。工作性质不同,任务各异,常导致双方;同事一主,各行其道。内外双重压力,使得收益管理和营销人员疲于奔命,身心皆累。本届研讨会除了让收益管理从业者交流技艺,还希望开启或增强收益管理与营销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。特别是竞争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。
要理顺收益管理与营销两者直减的关系,建立健康的交流渠道,至少需要理解和体谅各自的苦衷。
收益管理人员的苦恼是:
电话纠缠,吵得人累。(要低舱位)
明明散客,硬充团队。(还不算欺骗)
真是团队,三折嫌贵。(跟火车票比)
系统不用,忙着K位。(不是犯傻)
销售人员也常常抱怨:
好不容易接个团,申请座位实在难。
对手偷放低舱位,半夜心惊没法睡。
代理死活要低价,逼着往里打电话。
旅客媒体都抱怨,受冤受累谁看见?
……
各位长期奋战在第一线,挫折和甘苦,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。整理并交流经验,有助于从更高的视野和对方的角度看问题,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(这些方法也许可以消除或减轻收益管理和销售双方的苦恼,实现公司和个人的双赢)。各公司虽然相互竞争,但毕竟目标一致(收益最大化),任务相同(产品、定价、促销、服务),且面对共同的市场。希望各位这两天过的愉快,并通过这两天的讨论和交流,使今后的工作多些愉快,少些烦恼,是祝。
杨博士于2007年6月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