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个人单凭自己思考,而得不到他人的思想和经验所提供的刺激,最多只能是个没价值可言的、枯燥无味的人”。爱因斯坦这句话,同样适用于管理。民航管理涉及面广,更不可能单凭内省和个人实践掌握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,更需要借鉴他人的思想和经验。
PROS中文研讨会提供了产生这种刺激的平台,但它不应该成为唯一或主要的平台。从定义上说,收益管理就是管理。管理者应该利用一切机会,向书本或同业中富于思想的人学习。许多管理大师说过,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善于学习,并保证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学习、思考和成长。当然,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,更是为了拓展眼界,改进工作,丰富思想,以利于自己的创新。这样才能实现交流的价值,同时也才可能提供刺激别人的信息。
航空公司与天空打交道,从业者理应胸怀广阔,放眼全球。以全球的眼光看,不难发现,今天的中国是国际资金出入最多的地方。自古人随钱走。资金的密集流通必定会增加人员的流动。同时,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加强,国人也越来越多地跨出国门。这些客源是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,也是我国航空公司跻身世界一流企业的外部条件。
要打造一流的企业,除了有利的外部条件,还需要一定的境界和管理技能。那些只盯着国内对手,擅长内斗的行家,不具备战略眼光,更谈不上高境界。只有胸怀全球,善于学习,乐于交流,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和管理技能,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,才能把握好产品、运价、收益等战术性问题,才能抓住要事,用最先进的手段、工具和流程,最优化地完成任务。这样的人,才能为公司提供价值,给自己创造人生,才能接近庄子所说的“至人之用心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,故能胜物而不伤”——庄子所说的这种境界,不是靠个人智慧所能达到的。
价值体现在结果上,情趣(不枯燥)却蕴含于过程中。这两点看似不同,实为一体。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,就得既注重物质层面(谋食),更关注价值和精神层面(谋道)。要做好这两点,不仅需要一定的管理(首先是自我管理)技巧,更需要较高的境界。境界高才看得远,才能规划全,才会想到决策、组织和执行的流程化和系统化,才会努力减少临时决策和人工干预。这样才有时间和精力既求近功,更谋远效,保障个人和公司的顺利发展,继而为全社会做点事。
民航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之地,对管理人才要求相对高。在今后的若干年中,中国民航需要大批合格的管理者。收益管理是出人才的部门,各位从业者理应有成才的自信,肩负起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。
杨思梁 2011年6月8日於贵阳花溪迎宾馆
第七届PROS中文收益管理研讨会序
2011-06-09